close

記者梁惠雯╱台北報導


過敏兒如何吃出健康?專家指出,對於高危險群的嬰幼兒來說,最好是從小開始注意,少吃帶殼海鮮、冰冷油炸食物多攝取維生素C多吃蔬果及魚類,可為小朋友帶來更多保護力。 據統計,台灣0至15歲兒童中,就有150萬名過敏兒,平均每3人就有1人過敏。過敏兒媽媽張淑華說,一直以為女兒是感冒,總以吃藥、打針壓下症狀,直到上了小學才知道原來是過敏體質作祟,難怪一遇到空氣溫度改變,或是聞到汽車皮套等味道,女兒就開始氣喘,早上也要先套上襪子再下床,否則眼睛和鼻子都會很不舒服。


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江伯倫指出,過敏兒發生率的急速增加,主要跟近年來生活環境惡化有關,隨著工廠和汽車增加,導致空氣污染加重,再加上飲食內的熱量和油含量,產生大量自由基,使得身體組織遭到破壞和細胞死亡,進而造成發炎反應。


要治療過敏性疾病,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其發生,家長可以從改變幼兒的飲食習慣做起。一些最近的研究顯示,母親在懷孕和哺乳期間,如果有嚴重過敏病發作,則寶寶體內過敏抗體,就會較一般寶寶來得高,長大後出現過敏疾病的機會也較高。


而小寶寶最常見的過敏性疾病,就是異位性皮膚炎,此與食物過敏有極大關連性,如果能從小就特別注意飲食改善,即可降低過敏症狀。


江伯倫建議,寶寶出生後的兩個月,應儘可能餵食母乳,因為母親初乳含有免疫球蛋白A,可以幫助對抗由腸道滲進的病原體和過敏原,如果不方便餵食,則以水解奶粉代替。


許多報告顯示,不論是氣喘病或是慢性肺病患者,其呼吸道發炎和敏感程度,與維生素C攝取量息息相關,維生素C越少的人,過敏症狀就越嚴重。


包括綠色蔬菜、青椒、蕃茄、馬鈴薯及柑橘、葡萄柚等水果,都還有豐富的維生素C,此外,有色蔬果中富含有抗氧化能力的β-胡蘿蔔素,皆應鼓勵小朋友多攝取。


  江伯倫表示,適當攝取深海魚油或魚肉,可獲得高量ω-3不飽和脂肪酸,降低體內發炎物質產生;而透過綜合維他命,攝取鋅、銅、鎂、鈣等微量元素,亦可幫助過敏兒增強抵抗力。


至於須要避免接觸的食物,則是較易引起過敏的蛋白、大豆製品,和有殼海鮮如蝦子、螃蟹、蛤、牡蠣、干貝等,對於已經出現過敏症狀的孩童,還要少吃冰冷及高油、高熱量食物。



(本文由東森新聞報提供, 2001/12/08 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un 的頭像
    yun

    yun的小滷蛋Bolg

    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7) 人氣()